上期說到明朝時的《三命通會》。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對研究推命法的流源非常重要, 是所有歷史學者, 民俗學者及論命的諸同業研究古代推命法的重大依據。 由於古時能寫字的人不多, 一條村可能才有一二人能看書寫字, 比例上非常小, 以前的知識份子的數量與現今的碩士人數差不多。 現在人人都可以上學, 文化普及。就算大學, 在珀斯就有五家之多, 甚麼Curtin, Edith Cowan, Murdoch等等, 很多人都不單會寫字, 更有大學學位。 古時大部份人都是文盲, 所以對能看懂文字的人都有一份敬意, 但問題是能看書寫字的知識份子在那時都只熱衷功名科舉, 對其他的書不太熱心。所以有很多的推命法不是靠文字紀錄, 而是靠口口相傳, 通過師承的方式流傳下來。
但師承傳授有其局限, 因為大部份當時的從業不懂看書寫字, 想寫都寫不了, 所以只能靠口傳, 但經過一代代人, 只依賴口傳而中間可能有遺失。還有一點是師承傳授時出現的問題, 師傅可能想培養一個門生, 可是有時未及傳授完畢己往生, 致不完整。 還有一些師傅對自己的門生, 各自傳授一些, 每個門生都不同, 經過一代, 即成殘章斷節, 因此將推命法予以文字紀錄是非常重要。可是從業無能力寫, 而能寫的文人又不想寫, 因此在民間遺失很多口訣。
但有一位大官員叫萬民英, 他本身對命理極有興趣, 更特地到處搜集當時的推命法書籍及口訣, 再集結成書。 簡單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萬民英, 字育吾, 他是明朝嘉靖二十八年中舉,二十九年中進士, 官至福建布政司右參議。 在當時泉州更是指揮抗倭, 打擊日本人侵略的指揮官。 由於他對推命法亦有研究, 更藉做官到處去的方便, 搜集了很多散落民間的方法, 再整理而寫出來。通過他的努力, 保全了很多散落民間的算命訣, 而他亦有撰寫另一本叫《星學大成》的算命書, 為清朝及現在很多學者及同業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由於《星學大成》及《三命通會》, 都是非常有學術地位的書, 所以都被收錄在《四庫全書》之中。《四庫全書》云:『自明以來二百餘年談星命者皆以此本為總匯,幾於家有其書。』。 由此可了解其書在當時社會的廣泛流傳情況。 篇幅關係, 再續。